top of page

九龍政府船塢
1979-1981
計劃為 5,000. (高峰期近 10,000人)
自 1880 年代以來,廣東道政府船塢所在地一直是皇家海軍倉庫的一部分。該場地曾被用作煤棚,場地上曾經有一個小型魚雷庫。到1920年代,周圍興建了數個碼頭,逐漸地多為民用商業用途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廣東道沿線的碼頭,特別是尖沙咀方向(用地東南方)被重建為商場和碼頭,而政府貨倉則被保留。在 1980 年代,當該地點被用作尋求庇護者的營地時,周圍的碼頭被重新開發為酒店、渡輪碼頭、辦公樓和購物中心。 隨著西九龍地區的填海工程,該地塊周圍的城市結構在 2000 年代初期再次發生了巨大變化。該網站被納入西九龍文化區總體規劃的一部分,這是香港的旗艦城市發展項目。 2018年,戲曲中心落成。此後,周邊地區也被重新開發為豪華住宅和商業建築。越南難民的“登陸點”現已成為香港文化旅遊綜合體的門戶。它也毗鄰連接香港和中國大陸的高鐵站。
九龍政府船塢
廣東道政府船塢內,William Albert Allard作品, 1979 (zolimacitymag.com)



廣東道政府船塢平面, Hong Kong PRO 711-4-3
廣東道政府船塢 (懲教署博物館)
該地2022年

虛線表示 80年代的海岸線。照片顯示正在建設中的西九文化區。在右上角就是高鐵站。紅色表示維多利亞港在 80 年代的海岸線。
bottom of page